OKR 的全称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翻译过来就是“目标和关键成果”。作为一种目标管理方法,它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聚焦战略目标,更好地集中配置资源,更好地使团队上下同欲的管理方法。
OKRs最初起源于 1954 年德鲁克的《管理的实践》一书,1999年“风投之王”约翰杜尔将其引入 Google 后,就被Linkedin、Twitter、Sears、Zynga 等硅谷的公司争先采用了。
在 OKRs 中,Objectives 你期望的目标,Key Results 是达成目标后对应的量化结果:
举个例子,某互联网公司在某个季度为了更好的提高产品体验,产品负责人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和关键结果:
在尝试 OKRs 之前,我们最开始使用的是传统 KPI 的目标管理方式:我想要什么结果,我就衡量哪些指标。比如我想要公司赚更多的钱,那么我就设定的 KPI 就包括:销售增长倍数、销售净利率和营业成本。
因为 KPI 是「你想要什么你就衡量什么」的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 2 个明显的问题:
但是区别 KPI 从上而下的制定方式,OKRs 是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从宣布实行 OKRs 以后,我们就制定了多个层次的 OKRs,公司层面的由创始团队制定,不同的部门还有不同的 OKRs 指标:用户增长、用户满意、技术支持、产品运营、人力资源部门,部门 OKRs 和企业 OKRs 之间的关系就像:
因此,围绕着半撇私塾的企业使命,我们从公司层面提出大的目标(Objetives)是:
对应这些目标所需要达成的可量化的关键结果包括:
比如,以下就是半撇私塾 2017 年 Q3 的用户满意部门的其中的一项 OKR:
目前来说,对于OKRs 的管理,我们结合 Google Sheet 和 Trello 进行 OKRs 的记录和跟踪。
这里也有一份 Google 的 OKRs 管理模版。
一个季度完成后,我们还需要对上一个季度 OKRs 的完成情况进行进行评估。每一个成员会花费15- 30 分钟的时间来对上季度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在打分的过程中遵循以下规则:
在整个评估的过程中,虽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是它可以很好的帮助你思考: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如果你的完成情况相对过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你还可以下意识地去通过数据去寻找原因。
记住:评估并不是 OKRs 的目的,而是整过评估的过程。
当然 OKRs 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因为 OKR 整体更趋向于自下而上,对达成目标的行为途径没有太多约束,更改的自由度比较高,强调开放性和沟通,对员工的职业性和个人自我驱动精神要求较高。另外,因为 OKRs 的自由性,许多重要但是不容易注意的目标可能容易忽略,比如大多数的 OKRs 会关注收入、用户增长、用户满意,但是运营效率和个人成长可以就容易忽略。
所以 OKR 可以结合 BSC 平衡计分卡做更好的融合,这样以来,就可以从更全面的维度来为企业设定目标。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就是根据企业组织的战略要求而精心设计的指标体系。比如我们可以从 BSC 的四个主要维度来设定目标:
按照卡普兰和诺顿的观点,“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的工具。它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更多内容你可以通过 智库百科 了解。
当然,企业因为各自关注的指标各不相同,所以具体的维度如何选择,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行业做一些自定义的工作,比如Saas 行业可能关注转化周期、用户实际使用率等等。关于目标管理,如果你有什么好的经验,都欢迎评论告诉我!
如果你还想要更多干货,可以点击领取我们精心为你们准备的「电子书大礼包」。
半撇私塾,做最好的学。